答:胡萝卜发生歧根的原因有以下6个方面: ⑴使用陈种子易产生分叉。另外,雨季收获的种子,由于授粉不良导致种子发育不良,易产生无胚种子或胚发育不良的种子,这些种子播种后易产生歧根。 ⑵在黏重土壤中的胡萝卜容易分叉;耕作层比较浅的土壤直根生长易受阻,促使其侧根发育,出现分叉;土壤中砖、碎瓦等坚硬物体太多,也易使主根受阻分叉。 ⑶施用没有腐熟的新鲜厩肥会烧伤主根,从而促使侧根发育,形成歧根。施用化肥不匀时也易产生歧根。 ⑷间苗不及时和定苗密度过大或过小等都会产生歧根。在田间管理中,人为损伤根尖,也会形成歧根。 ⑸根结线虫、蛴螬或蝼蛄等地下害虫为害。 ⑹长形品种较易产生分叉、变曲及畸形。 防止方法:①注意选用较短圆的优良品种,尽量选择新鲜、饱满、发育完全的种子播种; ②不在黏重的土壤中种植胡萝卜,土壤要深耕细作; 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深施与匀施; ④及时间苗,确定合适的植株密度; ⑤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减少为害。
MORE答:胡萝卜属绿体春化长日照作物,根据不同品种对低温的感应性不同中,可分为易抽薹品种,较耐抽薹品种与耐薹品种。易抽薹品种在苗期4~5片真叶甚至2~3片真叶时就能感受低温而进行花芽分化,以后在5、6月分长日照条件下抽薹开花。据日本学者的研究"黑田五寸"类型品种苗期遇到10度以下低温累积360h以上,就有抽薹的危险,温度愈低,持续低温时间越长,抽薹率越高,最高可达90%以上。 防止方法:(1)选择不易抽薹的品种; (2)适时播种,如要提前播种,需利用保护地设施。 (3)氮肥充分时延迟抽薹。
MORE答:当肉质根充分膨大,部分叶片开始发黄时,适时收获。收后可贮藏在0℃~5℃,相对湿度为95%的冷库或仓库中。
MORE答:若生长期中土壤水分供应不均匀。一般是生长初期干旱,肉质根生长不良,内部细胞分裂缓慢,表皮逐渐硬化。而生长中后期由于雨水或灌水充足,内部细胞吸水加速分裂和膨大,而已硬化的表皮不能相应地生长,就会出现肉质根开裂的现象。若追肥过量,营养过剩,或间苗时定苗过稀,营养面积过大,肉质根过速生长,均会造成肉质根开裂。所以一要均匀浇水,忌干湿不均,特别是胡萝卜肉质根膨大欺,一般土壤含水量保持60%~80%。二要追肥适量,均匀,追肥要少量多次。三要合理密植,一般中小型品种行株距10厘米左右,大型品种行株距13~15厘米。
MORE答:①选择肉质根顺直耐分叉的优质品种。 ②选用新鲜饱满发育完全的种子。 ③选择沙壤土或壤土,尽量不要在土质粘重的土地上种植。 ④地块要深耕细耙,耕深不浅于25~30厘米,纵横细耙2~3次,力争土细;整地时不要漏耕漏耙,特别是地边地头。去除地里的碎砖、瓦、石块和树根等杂物。 ⑤有机肥要充分腐熟,细碎,撒施均匀。 ⑥及时防治地下害虫,避免危害。
MORE答: 蚜虫用吡虫啉1000倍,灭扫利2000倍,天王星3000倍;其他害虫用48%乐斯本1000倍,44%速钒1000倍,5%抑太保1500倍等杀虫剂进行防治。
MORE答:症状:危害肉质根,田间和贮藏期均可发生。生育期发病,植株地上部枯死,地下部肉质根软化,外部缠有大量白色绵状菌丝和鼠粪状菌丝。贮藏期常造成整库腐烂。 发生特点:病原真菌在土壤中或肉质根上越冬。寄主广泛,如油菜、白菜、甘蓝、向日葵、大豆、茄子等,病菌产生的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连作地或施用带菌土杂肥,种植过密生长不良,连阴雨排水不及时发病重。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并进行深翻。 (3)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合理施肥,雨后及时排水。 (4)发病初期喷施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每10-15天1次,视病情连喷1-3次。
MORE答:症状:危害肉质根,田间和贮藏期均可发生,生育期发病,植株地上部变黄萎蔫,病根初呈湿腐状病斑,扩大后形状不变,肉质根组织软化,腐烂,有臭味。 发生特点:病原细菌在病根组织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未腐熟的土杂肥内存活越冬。寄主广泛,南方因终年有活体寄主生存,越冬期不明显,可借地下害虫灌水及雨水溅射传播。雨水多或高温湿闷、地下害虫为害重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1)无病地栽植,或与葱蒜类蔬菜及水稻进行3年轮作。 (2)深翻晒土或灌水浸田一段时间后再整地,增施石灰每亩100-150千克消毒,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高畦种植。 (3)及时防治地下虫,推广除草剂,避免田间作业认为制造伤口。 (4)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并在病穴上撒上石灰或淋灌药液。 (5)发病初期喷施14%络氨铜水剂400倍液、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5000倍液、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50%唬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天喷1次,连续喷洒2-3次。 (6)收、贮时注意避免伤口,控制库内温度。
MORE答:症状:危害叶、叶柄等地上部分。叶片上病斑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褐色,边缘暗褐色,扩大后病斑可达1厘米,几个病斑汇合后可使叶片枯死,条件适宜时病斑两面都有灰色霉层。 发生特点:病原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借气流传播。连作地、水肥不足、长势不良,发病重。 防治方法:(1)发病初期每亩撒75-80千克草木灰于植株根部,有利于防病增产。 (2)其他方法参见胡萝卜黑斑病。
MORE答: 症状:苗期至采收、贮藏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肉质根,叶片、叶柄及茎。叶片上病斑为无光泽的红褐色条斑,后叶片变黄枯死。叶柄上病斑长条状,茎上为棱形或长条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表面密生黑色霉层。肉质根染病多在根头部形成不规则或圆形稍凹陷黑色斑,严重时病斑迅速扩展,深入内部,引起肉质根变黑腐烂。 发生特点:病原真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在肉质根上越冬尤为主要,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温度多雨天气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 (1)采收或装运过程不要造成肉质根损伤并在入库前剔除病伤块,在阳光下晒几天入库。 (2)其他方法参见胡萝卜黑斑病。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