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萝卜根结线虫病 症状表现:根部发病后,直根上散生许多膨大为半圆形的瘤,侧根上多生结节状不规则的圆形虫瘿,直径呈叉状分枝,瘤初为白色,后变褐,生于近地面5厘米处。 诊断和对策: ①水淹法:有条件地区对地表10厘米,或更深土层淤灌几个月,可在多种蔬菜上起到防治根结线虫侵染,繁殖和增长的作用,根结线虫虽然未死,但不能侵染。 ②在根结线虫发生严重田块,实行与石刁柏2年或5年轮作,可收到理想效果。此外,芹菜、黄瓜、番茄是高感菜类,大葱、韭菜、辣椒是抗耐病菜类,病田种植抗耐病蔬菜可减少损失,降低土壤中线虫量,减轻下茬受害。保护地重病田,定植时,穴施10%力满库颗粒剂,每亩5公斤,有很好效果。 (2)黄凤蝶 危害与诊断:初孵幼虫食害小叶。幼虫发育后食量猛增,暴食叶片,只留下主轴。多时,l颗植株上寄生5~6只,但较少见。 病原病毒的性质年生3代,以蛹越冬。5~10月份,在胡萝卜地里出现幼虫。老熟幼虫,在下叶叶柄或枯叶上,吐丝作茧化蛹。 发生条件与对策:在5—10月期间,时常巡视田间,发现有1~2片叶只剩下轮部时,便可断定该虫所为,仔细寻找,及时捕杀幼虫。 (3)花白斑小卷蛾 危害与诊断:幼虫潜食芽和叶柄。芽受害停止生长,萎蔫、干枯,并导致侧芽丛生。潜入叶柄后,由蛀孔排出虫粪,为害心髓。叶片的蛀孔部易折断。幼虫长大后,取食胡萝卜髓,受害部位再次遭受病菌感染而腐烂。 病原病毒的性质:在4一9月间,发生5代。4~6月发生较少,7一8月高温时发生量大。在土中及被害胡萝卜的残屑中作茧,再从中以老熟幼虫态越冬,春季化蛹。成虫在芽和叶片上分散产卵。幼虫潜食芽和叶柄,排出虫粪。 发生条件与对策:7月上旬发生量较大,发现芽和叶柄上的虫粪,要及时防汛。间苗期发现,应立即拔除。 (4)夜蛾类 危害与诊断:两种夜蛾常常混合发生,为害症状相同。幼虫长大后,暴食叶片。黄凤蝶吃掉细轴,只留下主轴;而夜蛾幼虫,常常留下细轴。虫害局部性出现。 病原病毒的性质:年生3~4代。幼虫如同尺难移动为害叶片。20天后老熟的幼虫,在叶片之间吐丝作茧化蛹。茧通常作在叶表面。天敌小蜂类常在幼虫上寄生,有时,几乎所有幼虫都有天敌寄生。有的幼虫在作茧之前已死亡;随着天敌小蜂的成长,幼虫体胀如袋,内有无数小蜂的幼虫。夜蛾幼虫出现在5月份,发生量少,有的年份,在9-11月群聚发生,啃光叶片。11月蛹化者,直接入冬,有的年内可成虫化。 发生条件与对策:虫害通常突发性出现,应早期防治。
MORE(1)胡萝卜黑斑病 症状表现:茎、叶、叶柄均可染病。叶片染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始,现不规则形深褐色至黑色斑,周围组织略褪色,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严重的病斑汇合,叶缘上卷,叶片早枯。茎染病,病斑长圆形黑褐色稍凹陷。 诊断和对策:①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粉剂或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②从无病株上采种,做到单收单藏;实行2年以上轮作;增施底肥,促其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③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 (2)黑腐病 症状表现:苗期至采收期或贮藏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肉质根、叶片、叶柄及茎。叶片染病,形成暗褐色斑,严重的致叶片枯死。叶柄上病斑长条状。茎上多为梭形至长条形斑,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表面密生黑色霉层,即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肉质根染病多在根头部形成不规则形或圆形稍凹陷黑色斑,严重时病斑扩展,深达内部,使肉质根变黑腐烂。 诊断和对策:①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拌种双粉剂或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②从无病株上采种,做到单收单藏;实行2年以上轮作;增施底肥,促其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③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 (3)胡萝卜细菌性软腐病 症状表现:主要为害地下部肉质根,田间或贮藏期均可发生,在田间地上部茎叶变黄萎蔫,根部染病初呈湿腐状,后扩大,病斑形状不定,周缘明显或不明显,肉质根组织软化,呈灰褐色,腐烂汁液外溢,具臭味。 诊断和对策:①重病区或田块宜实行与葱蒜类蔬菜及水稻轮作。②难于实行轮作的地块宜亩增施石灰100-150公斤,深播晒土或灌水浸田一定时间落干后再整地,采用高畦种植,施用充分腐熟堆肥,及时防除地下害虫。有条件的使用除草剂除草以尽量减少伤口。③加强检查,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随时挖毁,并撒石灰或淋灌病穴。④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4)胡萝卜花叶病 症状表现:胡萝卜苗期或生长中期发生,植株生长旺盛叶片受侵,轻者形成明显斑驳花叶,重者呈严重皱缩花叶,有的叶片扭曲畸变。 病原病毒的性质:CMV侵染水芹菜、茄子、藜科植物,整株发病主物只有胡萝卜和芫荽。除了发病胡萝卜形成侵染源。已知发病的芹菜、自生水芹菜,也可以构成侵染源。CMV可以广泛侵染番茄、黄瓜、菠菜等一般作物和各种杂草,导致花叶病。侵染源为大田附近的作物和杂草,由蚜虫传播至胡萝卜。 诊断和对策:主要采取防蚜、避蚜措施进行防治。其次是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以减轻为害。其他方法参见番茄病毒病。 (5)黄化病(胡萝卜杂色萎缩病) 危害与诊断:生长初期发病,植株显著矮化,呈丛生症状,沿叶脉生成黄斑,叶脉透明。生长后期发病,只出现叶片黄化症状。 病原病毒的性质:生长初期发病,植株显著矮化,呈丛生症状,沿叶脉生成黄斑,叶脉透明。生长后期发病,只出现叶片黄化症状。 发生条件与对策:夏季少雨,持续干燥,有利于蚜虫发生,从而导致黄化病的多发。病株要及时剔除,同时,加强蚜虫的防治。 (6)斑点病 危害与诊断:主要发生于7-9月。最初叶柄和叶片上出现边缘微微黄化的赤褐色至紫褐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后,呈圆形或纺锤形多角形,黑褐变后,病斑周围微微隆起。叶柄病斑为黑褐色长纺锤或不规则形,略有凹陷。病叶褐变后,萎蔫、干枯。高温多湿时期,病斑表面生成灰白色或淡褐色霉层。 病原病毒的性质:分生孢子的发芽管的适温为28℃。病原菌附在种子,经由种子和病株上,经由种子和空气传播。 发生条件与对策:脱肥可导致病害发生。病害常发生于7-9月,可在梅雨结束前开始喷施药剂,同时,加强肥水管理。 (7)白粉病 危害与诊断:春播栽培发生于6-7月,夏播栽培发生于1O-11月。下部叶片的叶背和叶柄生成白色或灰白色粉状斑点,不久,叶表面和叶柄表面布满灰白色霉层,并波及上叶。严重时,下部叶片黄变而枯萎,叶片和叶柄上出现小黑点(子囊壳)。 病原病毒的性质:除胡萝卜外,还侵染窃衣。侵染源为子囊壳。越冬胡萝卜的鲜叶上的菌丝,形成了襄孢子和分生孢子,借助空气,完成初侵染。然后,通过病叶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四处蔓延。 发生条件与对策:常发生于 5-6月和 9-10月降雨少的干燥年份,当气温达到20℃左右时蔓延。早播或多肥造成茎叶繁茂时,病害随之提前发生,为害严重。因此,要加强早期防治,防止多肥栽培,早期间苗,病茎病叶应集中烧毁。 (8)黑枯叶病(交链胞) 危害与诊断:叶、叶柄和茎上出现褐色或黑褐色不规则形小斑点,叶片微有黄化。病斑相互连接扩大,叶缘上卷而枯萎。 病原病毒的性质: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形态,长期生存于病株,也可以经过种子传染,有时阻碍发芽,导致苗立枯。 发生条件与对策:8月开始发病,初秋多雨时常有发生,发病适温为28℃,脱肥可导致病害。选择无病植株采种,不可连作。多施用充分腐熟的堆肥,防止脱肥。发病初期喷施药剂,防止病害蔓延。 (9)腐霉病 危害与诊断:主要为害主根和侧根(细根)。主根病斑是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为直径3-5mm的圆形或圆形褐色水渍状。病斑中央出现纵向裂痕。病斑散生于主根中上部,有时,可扩大为2-3cm以上的水渍状不规则形大型病斑,表而有软腐。细根发病后,褐变而腐烂,不久后脱落。 病原病毒的性质:病原菌在植物病体内生成无隔膜菌丝,形成颈卵器、精原细胞和孢子囊。病菌在土壤中可以存活数年。其生育适温为28℃,地温 20-30℃发病。该病菌只侵染胡萝卜根,不浸染茎和叶。 发生条件与对策:地温高、湿度大时,如梅雨后期收获的春夏收栽培型病害较多。收获期连续降雨,可出现大型病斑。夏播冬收栽培型,秋季阴雨连绵时,常出现水渍状小斑点、但不形成大型病斑。土壤过湿持续3天以上即可发病。水田转换田亦有利于病害发生。 要避免连作,最好实行轮作3-4年。水田转换田等排水不良地块,要改善排水,可以挖设暗渠等。不得已在前年发病田连作时,一定要消毒土壤。春播型要适时收获,防止延期收获时病害剧增。 (10)痘疮病(痂圆胞) 危害与诊断:露地栽培于9-10月。小拱棚栽培或春播栽培及种用栽培于4-6月发生。病株生长受阻,植株扁平、矮化,严重时.叶片褐变、枯萎。下叶叶柄、小叶及花梗上出现黄褐色至淡褐色、微微隆起的直径为1-2mm的小斑点。病害发展后,叶柄和花梗上的病斑呈褐色条斑、硬化,弯曲后易折。嫩叶上的病斑增多,叶片呈黄绿色、萎蔫。 病原病毒的性质:侵染胡萝卜的地上部位。病菌以菌丝和孢子形态附在病叶上、形成侵染源,借助气流传播,也可以经种子传染。降雨和多温条件下形成孢子,孢子借助雨滴四处飞散。 发生条件与对策:常发生生于20℃、多雨条件下。夏播栽培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小拱棚栽培和春播栽培在5-6月中旬如遇连续降雨,病害严重。夏播型如果提前播种,发病时机随之提前,为害更严重。采种田一旦发病,不可作种用。春季和初秋连续降雨时,注意早期发现,早期药剂防治,以防蔓延。病田在收获之后,应集中烧毁茎叶。 (11)丝核菌病 危害与诊断:主要为害梅雨季节收获的春播短根胡萝卜根部。根部表面出现水渍状小斑点,不久扩大为不规则形褐色水渍状病斑。病斑上生成灰白色蜘蛛巢状菌丝,病斑软化而腐烂。病斑常见于根上半部。严重时,叶柄基部呈立枯状。 病原的性质:病菌由菌丝和菌核构成。菌丝互相交织,形成菌核。菌核附在根部,呈暗褐色,为不整齐的板状。菌丝生育温度为10-35℃,适温为25℃。除胡萝卜外,还侵染马铃薯和菜豆。菌核或菌丝可以附在土壤中的有机物上存活数年,经土壤传染。 发生条件与对策:常发生于春播夏收栽培型,而夏播冬收型较少见。尤其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多雨年份,病害严重。 避免连作,实行轮作3年以上,但不可同马铃薯和菜豆轮作。多发病田,可改作冬季收获型。可能发病的地块,要在播前消毒土壤。 (12)紫纹羽病 危害与诊断:本田的部分植株株高降低,叶呈黄色。根部有紫色粗丝状物(菌丝束),导致根软腐。拔出时,土粘在根上不脱落。 病原病毒的性质:侵染牛蒡、甘薯、桑、果树和林木,但不侵染禾本科作物。菌丝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栽培胡萝卜后,菌丝由根表皮刺入。菌丝沿根部扩散,可达土壤深层。根表层有菌丝蔓延,形成许多小菌核。 发生条件与对策:由于病菌经由土壤传染,连作地块的发病率较高。在林地或桑田种植蔬菜时,易发病。发病田庄种植2~3年禾本科作物,有可能发病的地块,种植前要消毒土壤。 (13)菌核病 危害与诊断:主要为害积雪下越冬的胡萝卜叶片和根部,发病部位有叶身、叶柄、根冠及根侧部。积雪消融后,叶身、叶柄呈黄褐色或深褐色,并紧贴地面,表面疏生菌丝,生成菌丝块,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根冠部至5~10cm处,侧面呈水渍状,组织软化,轻按之下,外皮破裂。严重时,心髓部、皮层部与组织一同溃烂。 病原病毒的性质:该病原菌生态尚不清楚,可能在菌核上形成子囊盘,生成子囊孢子。但是,也有可能由菌核生出菌丝经土壤传染.病菌在0-3℃下具有病原性。用上形成2--3周后即开始发病;首先由根冠部或接近地面的根颈部侵入、发病,叶和根部上形成菌核,在土壤中越夏,形成侵染源。 发生条件与对策:冬季在积雪下发病。重复越冬栽的地块病害较多。因此不可实行胡萝卜的越冬栽培。发病地块要用深耕秋深翻表土,将菌核深埋地下 。
MORE一、早期抽薹 胡萝卜在营养生产期并有一定大小时,遇到一定时期的低温而先期通过春化,从而引起抽薹和开花,这种现象称为早期抽薹。早期抽薹后胡萝卜肉质根迅速变硬,失去食用价值,给胡萝卜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在生产中应通过如下措施来预防早期抽薹的发生。 1、选用耐抽薹的品种。品种的特性直接影响着胡萝卜早期抽薹与否,一般冬性强的品种不容易抽薹,而冬性弱的品种则容易抽薹开花,夏秋栽培的品种在春季栽培容易抽薹开花。因此,生产中宜选用冬性强、适合春播的胡萝卜品种。 2、选择适宜的播期。一般胡萝卜在肉质根直径2厘米以上,7片叶片时遇到4.5-15℃的低温25-30天则可通过春化阶段。播种过早,胡萝卜地上部分在低温来临之前已经有一段低温阶段,一旦再遇低温则通过春化作用而引起抽苔开花,播种过迟,容易引起肉质根纤维化而降低品质。因此,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适时选择播种期是避免胡萝卜早期抽薹的有效措施。陇中地区胡萝卜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旬。 3、加强栽培管理。水分过度缺乏,氮素供应不足,病虫害严重等均可引起胡萝卜早期抽薹。在生产上尤其要加强肉质根膨大期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此外,陈年种子和秕种子也容易引起早期抽薹。 二、裂根 裂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生育期间发生,另一种情况是收获时由于外部物理性损伤而引起的,前者是因为肉质根韧皮部的膨大速度比木质部的小从而引起韧皮部开裂。主要原因是生育初期遇到低温,生长发育停滞,引起韧皮部僵化,后期遇到充足的水肥条件,木质部的膨大速度快于韧皮部,从而引起裂根;生长初期干燥,后期多湿也容易发生裂根;此外,裂根在品种间也存在差异,土壤透气性差,不及时采收等也可以造成裂根。防止裂根的措施有: 1、选择适宜播期。一般春播胡萝卜在外界气温稳定在0℃以上,地温稳定在8-10℃左右为适宜播期。甘肃省陇中地区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河西地区在4月中下旬,陇南地区在3月上中旬。 2、水肥管理要均匀。生育初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生育后期适当控水,并保持土壤疏松透气。生育前期注意追施速效氮肥,后期避免大量追施化肥。 3、选择耐裂根品种以及及时采收。上述品种均具有耐裂根的特性。一般在肉质根膨大到长18-20厘米,粗3-4厘米时即可采收。 三、分叉 产生分叉的原因有:使用陈年的种子、土壤板结、施肥不当以及线虫侵害等原因。胡萝卜种子属于短命类型,陈旧种子根系下扎能力弱,遇到稍微硬的土块便发生分叉;土壤耕层浅薄、黏重,有硬块均可引起分叉;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未散落开的化肥,一旦被胡萝卜根尖碰到,则生长点即被烧死,从而产生分叉;栽种胡萝卜地块的前茬为番茄、黄瓜、芹菜等高度感染根线虫的蔬菜,胡萝卜根尖的生长点极易受到感染而死亡,于是产生分叉。因此,应该选择一年采收的新种子或保质期内的罐装种子,土壤要深耕细耙,使用优质腐熟农家肥,选用前茬为葱蒜类和辣椒的地块种植等措施来防止分叉的产生。 四、青头 青头也叫绿顶,其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耕层太浅,根膨大时不注意培土,使露出地面的部分见到阳光直射产生叶绿素而变绿。在生产中应该注意尽量使胡萝卜肩部盖土,收获前2-3周最好将露肩的胡萝卜挖土盖严。
MORE(1)选地与整地 种植胡萝卜,选择前茬作物腾地早,施肥量大,土壤养分消耗量少,并且前茬作物不与胡萝卜同科属的地块最好。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清理园田,深翻土层20厘米以上,纵横旋耕细耙两遍,把表土整细整平,再清一遍田间残根及杂草,进行晒土。结合深耕土壤,应施入基肥。具体方法是把基肥均匀铺在地面上,然后把基肥翻入土壤中,与土壤充分混合,每公顷(15亩)施基肥量在75000公斤左右。同时,还应适量增施氮、磷、钾肥,将氮、磷、钾与基肥掺到一起再深翻。每公顷(15亩)可施入碳铵150公斤,过磷酸钙450公斤,硫酸钾150公斤或草木灰1500公斤~3000公斤。 土层较薄,地势低且多湿地段,应采用高畦或小垄栽培,土层深厚,地势高且干燥的地区,应采用平畦栽培。若高垄栽培,则一般垄顶部宽20厘米,垄高15厘米~20厘米,垄底宽25厘米~30厘米,垄距50厘米~60厘米,每垄栽2行;若平畦栽培,则一般畦宽1米~2米不等,畦长可根据畦平整情况和浇水条件而定。 (2)播种 秋季适宜的播种期是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播种前种子晒干后应将毛搓掉。进行发芽试验,根据发芽率来确定用种量。为了播种均匀,可用适量草木灰或细土与种子掺匀再播种。 播种方法:平畦可采用条播或撒播,垄作采用条播或点播。 (3)田间管理 发芽期:播种后要防止暴雨拍实土面影响出芽。一般可在畦面上盖一层麦秆,既遮荫保湿又防雨。 从播种到出苗一般连续浇2次~3次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土壤湿度维持在65%~80%为宜,利于种子发芽。 幼苗期浇水。应适当控制,以土壤保持见湿见干为原则。 叶部生长期浇水。应适当控制浇水,进行中耕培土蹲苗。 追肥与中耕培土:从定棵到收获一般追肥2次~3次,至封垄前施完。
MORE胡萝卜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是秋季冷凉的气候,但为了解决6月份~7月份鲜胡萝卜供应问题,满足市场需求,也可将胡萝卜进行反季节栽培,即春种夏收。虽然春季栽培有一定的技术难题,但经济效益较高。下面简要介绍胡萝卜春季栽培技术。 (1)选择适宜地块,整地施肥。 ①选地:春种夏收胡萝卜生长期短,对土壤和肥力要求高。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土层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土壤孔隙度高的砂壤土或壤土。这样的土壤在早春季节升温快,有利于幼苗生长。 ②整地与施肥: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清理田间杂草秸秆,深翻土壤25厘米左右,进行晾晒。春季栽培胡萝卜,一般采用平畦栽培,畦宽1.5米~1.7米,畦长7米~8米。播种前,每公顷(15亩)施优质腐熟圈肥60000公斤~75000公斤、磷酸二铵150公斤~225公斤、草木灰1500~2250公斤或硫酸钾150公斤~225公斤。施肥后用四齿将畦刨一遍,使土和肥料混合均匀,再耙细整平畦面。 ③夹风障:春季气温低,经常有大风天气,夹风障有利于降低风速,防寒增温。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夹风障是保证春季栽培胡萝卜丰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夹风障的时间一般是冬前或早春土壤解冻后,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在整好的土地上,沿东西方向,用镢锨挖30厘米深、15厘米~20厘米宽的风障沟,用芦苇、玉米秆或高梁秆互相交叉均匀地立在沟内,随后沟内填满土踩实,风障北侧培土30厘米高。风障要稍向南倾斜,与地面约成70°角。距地面1米左右处,在风障两侧东西向绑一道横楞。如用竹竿夹风障,则应在风障北侧披上稻草帘或其他遮挡物。风障高度2米左右,两道风障之间距离为5米~7米。 (2)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早熟、耐抽苔、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3)播种 ①播前种子处理:春季气温低,种子发芽慢。为加快出苗速度,播前最好进行种子处理,其方法同秋播。 ②播种方法:在京津地区春播胡萝卜的时间约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期不宜过早或过晚,过早易出现未熟抽薹现象,过晚生长后期温度过高影响肉质根产量和品质。可采用撒播或条播,但以条播为佳,因为春季地温低,如果采用撒播,播种时需大水漫灌,造成地温降低幅度大,而采用条播,可开沟顺沟浇小水,与大水漫灌相比地温降低幅度小。因此春季栽培胡萝卜最好采用条播方式。撒播或条播方法同秋播。 ③播种后加覆盖物:春季风大、气温低,为了保温保湿,加快出苗速度,在播种后,可立即加覆盖物。覆盖方法有四种。 A、播种覆土后,在畦面上盖一层4厘米厚的麦秸,待大部分种子拱土后去掉麦秸。 B、播种覆土后,在畦面上盖一层地膜,待大部分种子出土后揭掉地膜。 C、在畦面每隔50厘米放1根玉米秆支撑,在玉米秆上覆盖地膜,出苗后逐渐炼苗,5天~7天后去掉地膜。 D、采用麦秸、地膜双重覆盖。先盖麦秸,待种子拱土后将麦秸去掉,然后放玉米秸盖地膜,出苗炼苗后再去掉地膜。 以上四种方法以麦秸、地膜双重覆盖法效果最佳,但比较费工费时,其它三种方法也都有一定的保温保湿效果,种植者可根据自己的条件择优选择。 (4)田间管理 胡萝卜播种后10天左右可出苗,幼苗出齐后,选择晴朗无风天,最好在上午将覆盖物麦秸或地膜揭掉。在寒冷、大风天揭覆盖物易“闪苗”。由于地膜覆盖时间较短,很少有破损,因此可收存起来再次利用。 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选择晴朗无风天的中午进行第一次间苗,苗距2厘米~3厘米,幼苗3片~4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可定苗,苗距在10厘米左右。定苗后开始浅中耕一次,结合中耕,进行松土、除草、培土。 春胡萝卜在发芽期、幼苗期正值早春季节,气温、地温较低,除非特别干旱,一般不宜浇水,直到胡萝卜肉质根膨大初期,气温逐渐回升时开始浇水。胡萝卜肉质根在生长中后期,需肥水量最多,应及时供给充足的水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浇水不足,则肉质根瘦小而粗糙。供水不匀易引起肉质根开裂。一般后期追肥2次~3次,每公顷(15亩)用磷酸二氢钾37.5公斤~45公斤加水1500公斤~1875公斤进行根外追肥。如发现地上部生长过旺,就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以促进肉质根膨大。春种胡萝卜病虫害较少,但在生长后期易遭受蚜虫为害,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2500倍液喷雾防治。 (5)采收 春播胡萝卜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期间,肉质根已充分膨大时,根据需要分批分期采收。收获前几天要灌一次水,待土壤不粘时,即可收获。气温上升到30℃,不仅抑制肉质根的膨大,还会影响胡萝卜的品质,所以应及时全部采收。收获后,有条件的贮存在0℃~3℃的冷库内,可在整个夏季随时供应上市。
MORE温度:为半耐寒性蔬菜,发芽适宜温度为20—25℃,生长适宜温度为昼18—23℃,夜温13—18℃。温度过高、过低均对生长不利。 土壤:胡萝卜根系发达,因此,深翻土地对促进根系旺盛生长和肉质根肥大起重要作用。要求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PH5—8较为适宜。要求土壤湿度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80%。 水分:前期水分过多,地上部分生长过旺,会影响肉质根膨大生长;若生长后期水分不足,则直根不能充分膨大,致使产量降低。过于粘重的土壤或施用未腐熟的基肥,都会妨碍肉质根的正常生长,产生畸形根。
MORE答: 胡萝卜栽培主要以夏秋种植为主。北方地区一般在7月上中旬播种,江淮地区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播种,华南地区在7~9月皆可播种。胡萝卜也可春夏种植,但要预防先期抽薹,一般选择当地地表下5厘米低温稳定在8℃~10℃时播种,如山东、河南等地为3月中旬,京津地区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南方地区可适当早播。<SPAN style="F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
MORE答: (1).具有十分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菜药双优。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花青素、番茄红素核黄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强视力免疫力防治心脏病清除氧自由基,并具有降低血脂降压抗癌抗衰老等功效。 (2).胡萝卜管理相对简单,病虫害较少,适于规模化种植。栽培中施用农药较少,农药污染轻微,很容易培育无公害蔬菜。 (3).耐储运,适于长时间和长距离的运输。 (4).胡萝卜秋季播种较晚,便于茬口安排,是一种传统的救灾作物。
MORE(1).整地施肥:除了保证环境无污染外,应选择土地肥沃、土壤疏松、排灌方便、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应是非伞形花科蔬菜,如早熟甘蓝、黄瓜、番茄、洋葱、大蒜或大田作物如小麦等。注意深耕细耙,一般耕深25~30厘米,表土要求细碎平整,并进行晒土。在播种前复耕一次确保消灭杂草并使土壤疏松。随整地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或过磷酸钙20~25公斤加硫酸钾25~30公斤。有条件的最好再用免耕条播机免耕1遍,达到泥土充分细碎。 (2)播种与除草:播种选择新鲜干子直播,每亩用量为0.5公斤~1.5公斤。播种前搓去种子上的刺毛,整理干净,稍加晾晒后即可播种。播种方式有高垄种植和平畦种植。 高垄种植方法:通常垄距50~60厘米,平垄宽45厘米左右,高20厘米左右,每垄条播2行,行距18~20厘米,开沟深2厘米左右,顺沟播种,覆土厚度1~1.2厘米,压实后浇水。 平畦种植方法:平畦宽1~1.5米,可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以15~20厘米为宜,撒播可将种子与湿沙等混合均匀撒播于畦面,播种后盖土厚1厘米左右。播种后灌水至土壤充分湿润。 早出苗、出齐苗是丰产的关键之一,为保证胡萝卜播种后早出苗、出齐苗,要选用新鲜种子、采用光子播种、适墒播种、播种后注意浇水、出苗前保证地皮不见干、套播青菜遮阴、盖草保湿、及时防除杂草等。为控制苗期田间杂草生长、造成草欺苗现象,除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之外,可在播种后苗前用25%除草醚乳油300克/亩,对水50公斤喷洒畦面,或用33%施田补乳油150毫升/亩,对水75公斤喷洒,或在播种2~3天后,当杂草露芽时,用50%扑草净150克/亩或50%氟乐灵100~150克/亩对水50公斤喷洒土面即可。出苗后用盖草能喷洒,可防除单子叶杂草。 (3) 田间管理: ① 适时间苗、定苗。胡萝卜齐苗后,间苗2~3次。第一次间苗在1~2片真叶时,去掉小苗、弱苗、过密苗,保持苗距3厘米左右;第二次间苗在3~4片真叶(苗高10厘米左右)时,保持苗距6厘米左右;在5~6片真叶时进行定苗
MORE答:胡萝卜出苗不齐的原因: (1)播种不均匀。 (2)种子吸水慢,透气性差。 (3)春播外界温度低;夏播天气炎热,蒸发量大,土温高,易干燥。 (4)种子生长势弱,发芽困难。 (5)采用新种子播种,由于种子后熟不足或未打破休眠,导致出苗困难。 为保证胡萝卜苗齐、苗全,应采取以下措施: (1)要保证播种质量,选择适宜栽培季节及优良品种,播前做发芽试验,一般情况下每666.7 m2播种量为0.5kg。 (2)播前搓去种子上剌毛以利吸水。 (3)选择适宜的土壤,耙细整平,造好底墒。 (4)播种方法多为条播或点播,高垄栽培时,每垄播2行,平畦栽培时,按20cm的行距条播,并适当镇压。 (6)防止杂草危害,可喷除草醚,每666.7 m2用25%除草醚每亩0.75—1kg,兑水200kg喷洒。
MORE